第三十章 出发(1/ 2)
1968年12月25日,西方圣诞节,京城的天空阴沉沉的,不时刮起一阵寒冷的北风。
一大早,李奎勇带着大包小包来到了四合院,他妈和弟妹们也都来了。他们家住的那个胡同道路较窄,车子不好掉头,所以也到这边等。
不久,小舅宋桂清一家也过来送阎解旷,宋桂清叮嘱阎解旷不要荒废了练武,张淑芳嘱咐他多写信等等。这些事情其实他们早已反复说过好几次,但阎解旷没有表现出半点不耐烦的样子,他知道这是长辈们的关心。
院里也有不少人出来送行,当然看热闹的更多。傻柱和寡妇秦也站在人群里边,眼神复杂。
这两年,俩人的关系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,一直维持着对象以上,夫妻未满的状态。
秦淮茹心安理得的领着傻柱的工资,花着傻柱的钱,却不让傻柱碰他的身子,也不知道寂寞的夜晚,三十好几还没碰过女人的傻柱如何解决生理问题。
阎解旷有时不无恶意的猜想,难道傻柱四合院战神的名头不是颠勺颠出来的,而是左手王者。
有阎解旷这尊大神镇着,四合院安静了不少,就连风光一时的许大茂许副主任也不敢在四合院扎刺。
九点多的时候,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四合院门口,车子是郭阿姨借来的,前两天就说好来接,然后一起出发,众人不用再到火车站送行,就在四合院里告别。
阎解旷和李奎勇身穿新衣服,胸佩大红花,在两家人的陪同下从四合院出来,阎解成、阎解放和李奎元几个帮他们把行李装进后备箱。
宋桂兰、张淑芳流着泪拉着阎解旷絮絮叨叨,迟迟不肯放手,李奎勇的妈也是泣不成声,最后还是在阎埠贵、宋桂清的劝说下,阎解旷才得以上车。
汽车开动后,宋桂兰和李奎勇的母亲颠颠撞撞地往前追,待汽车快开出胡同了,还听到宋桂兰的哭喊声:“三儿,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!”闻之不胜唏嘘。
阎解旷转身回望,看到宋桂兰落寞地站在胡同中间,不停地向车子离去的方向挥手,显得有些苍老的身影慢慢地与前世母亲的影子合而为一,阎解旷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淌出来。多年以后,阎解旷还能回想起那时的情景。
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多了,家人的关怀,亲人的期盼,早已让阎解旷融入其中,真正认可了这个世界的亲人。
郭阿姨和秦岭静静地坐在车上望着这一幕,良久郭阿姨方长长叹了一口气:“离别总是让人伤感。”
“儿行千里母担忧吗!”阎解旷心中充斥着离别的愁绪,不过他很快摆脱出来,似是给自己打气,又像是表明志向:“好男儿志在四方,大丈夫当横行天下。无论什么时候,在什么地方,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,我们只要去勇敢面对,沉着应战,就一定能想出办法,保全自己,战胜困难,干出一番事业。”
“好,年轻人就要有志气,不能被困难吓到。想当年伟人他老人家带领红军爬雪山、过草地,四渡赤水,飞夺泸定桥,不畏千难万险,硬是用脚底板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,战胜了反动派的围追堵截,与陕北红军会师,才能最后取得胜利。”郭阿姨赞道:“这次你们去陕北,有机会的话要去这些革命圣地走一走,看一看,体会下革命精神。”
火车站人头攒动,锣鼓喧天,一道道红色的横幅悬挂在月台上方,欢送这一批知青前去插队,喇叭里传来阵阵激昂的歌声:“大海航行靠舵手,万物生长靠太阳,雨露滋润禾苗壮,干革命靠的是……”。
一群中小学生每人挎着个腰鼓,在身着军装的工宣队员带领下,敲一通鼓,喊一遍口号: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!……
插队知青们个个胸前佩戴着大红花,和送行的亲友挥手作别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